新闻样本。丢掉
寻觅“丢掉”的高原16年连史 。
■蒲杰鸿 英彭博。通信
4月上旬,兵致辈寻红山河机务站耿指导员就任 。信长作业交代时 ,年连老指导员交给他一项沉甸甸的丢掉任务——持续弥补补葺连史 。
这项任务始于4年前 。高原2021年 ,通信时任指导员张艳锋带领官兵建筑连队荣誉墙时发现,兵致辈寻机务站组成于1983年,信长但是年连其时留存的连史图文材料只能追溯到1999年。
机务站组成之初的丢掉那16年连史,该去哪里寻觅 ?高原
红山河机务站,地处喀喇昆仑内地 。通信高原上有句话叫“天不怕 ,地不怕,就怕甜水海到多玛” 。红山河机务站,就终年驻扎在这一段 。
地图上 ,本无“红山河”这个地名。当年 ,部队建造机务站时 ,将这儿定名为“红山河”。因而,“红山河”并非地名,特指红山河机务站。
红山河机务站组成后 ,完毕了西藏和新疆不通军线电话的前史。雪山之巅,一代代通讯兵战天斗地、困难创业 ,背负着数百公里边防通讯线路管护任务,成为祖国西北边境的“千里眼”“顺风耳”。
莽莽喀喇昆仑 ,高山隔绝,风雪封冻 ,红山河机务站历经屡次变革整编 、营房搬家。直到1994年 ,机务站才用上了太阳能电池,完毕了官兵手摇油机发电的前史。
在恶劣的自然环境条件下,机务站没有留下什么文献材料,的确是一件憾事。
那晚 ,张艳锋想起那段空白的连史,心里暗下决心:“必定要把雪山上的那16年连史 ,从头找回来!”。
从那时起 ,张艳锋发起了一项“连史寻觅方案”。尔后 ,机务站指导员换了几任 ,但这项作业从未中止—— 。
寻觅连史的进程并不简单 。张艳锋使用度假下山的时机 ,翻遍了上级单位留存的史料;继任指导员李金东度假期间更是奔走曲折千余公里,现地寻访老兵们。
老兵李大鹏拿出了收藏的日记本,泛黄的页面上工工整整记录着:我军海拔最高的载波机务站在世界屋脊完工 。
老军医李利亚寄来一沓相片,并在反面工整地注记出拍照时刻、布景事情 。
老指导员刘书礼专门打来电话,逐一叙述同批战友的状况和守防感悟…… 。
前不久,一次偶尔的时机 ,耿指导员与一位军旅作家取得了联络 。这位作家20世纪80年代 、90年代屡次到红山河机务站采访,并与许多受访官兵保持着联络 。
经过作家牵线,耿指导员成功补齐了机务站历任主官名录和相干系史。
熄灯号响往后